驶向2035!国家战略下的多式联运:现代物流的终极形态与发展远景
本文深入解析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中多式联运的宏伟蓝图。在国家战略层面,多式联运已超越传统模式,成为支撑交通强国、绿色发展和全球供应链竞争力的核心支柱,并描绘了其数字化驱动的终极形态。
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们剖析了传统物流企业面临的“天花板”与“内卷”困境,并提出了多式联运作为实现降本增效、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方向。如果说过去多式联运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“加分项”,那么在国家战略层面,它已然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“必答题”。
今天,让我们共同解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中,关于多式联运的宏伟蓝图。
🚀 2035远景:交通强国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
《纲要》明确提出,到2035年,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。而在这宏伟目标的实现过程中,“交通强国”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基石。
《纲要》第十一章“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”中,特别强调了“加快建设交通强国”,其核心要义之一就是“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,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”。这正是对多式联运未来发展的高度定位和殷切期盼。
这意味着,多式联运不再仅仅是一种运输模式,而是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,成为:
- 支撑国家经济运行大动脉的核心网络
- 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、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
- 构建内外联通、安全高效物流网络的关键举措
- 提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竞争力的战略支点
✅ 2035目标:多式联运的“终极形态”与行动路径
《纲要》为多式联运描绘了清晰的“终极形态”,并规划了具体的行动路径:
-
构筑多层级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未来,物流枢纽将不再是单一功能的集散点,而是融合了多种运输方式、具备强大集疏运能力、能够实现货物快速转运的综合性平台。这包括:
- 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,作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节点。
- 完善国家物流枢纽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,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- 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,提升国际铁路货运的集约化和高效化水平。
-
推广全程“一站式”、“一单制”服务 这是多式联运高效运行的标志。意味着无论货物经历多少种运输方式,客户只需一次委托,一份单据,就能完成全程运输,大幅简化操作流程,提升用户体验,降低交易成本。
-
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“公转铁”、“公转水” 这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。《纲要》第三十九章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”中明确提出,要“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‘公转铁’、‘公转水’”,以减少碳排放,提升能效。这不仅仅是环保要求,更是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来提升整体物流效率和效益。
-
优化国际物流通道,加快形成内外联通、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这涵盖了对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深度融合,如《纲要》第四十一章“推动共建‘一带一路’高质量发展”中强调的“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,以中欧班列、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为骨架,以铁路、港口、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,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”。这将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🌐 数字技术:实现2035多式联运愿景的“智慧引擎”
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,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。正如《纲要》中对“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”的部署,未来的多式联运系统将是:
- 高度智能化的规划与调度: 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,实时优化运输路径,智能匹配运力资源。
- 全链条的可视化追溯: 货物在任何运输环节、任何时刻的状态都清晰可见,提升透明度和安全性。
- 无缝高效的信息协同: 打破不同运输方式、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,实现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。
只有构建起以数字化、智能化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系统,才能真正支撑起2035年“交通强国”的宏伟蓝图。
🎯 拥抱未来:企业如何把握“大机遇”?
国家战略的清晰指引,为物流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,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。对于每一家物流企业而言:
- 是时候重新审视并调整发展战略了! 您的业务模式是否与国家的多式联运发展方向同频共振?
- 是时候加速数字化转型了! 智能化的多式联运系统,将是您未来竞争的核心武器。
- 是时候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了! 从单一运力提供者,向能提供全程“一站式”、“一单制”服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商转变。
云帆软件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,助力您把握多式联运带来的时代红利,在2035年的宏伟愿景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国家战略已铺陈,未来已来。您,准备好与国家同频,共同驶向多式联运的蓝海了吗?
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共同探讨您对2035年多式联运的期待! 想了解云帆软件如何助力企业布局智慧多式联运,把握时代机遇,扫码关注我们或加企业微信免费获取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原文。